可能只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能猜到这群年轻女子的面前放的小立方体不是魔方,是恩物Gift,那是一个叫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的人发明的。
福禄贝尔就是世界上第一个Kindergarten的创始人,在他的教育理念统治学前教育,横扫全世界的年代,幼儿园被称为Kindergarten,这个名称是这么来的。恩物Gift是他发明的给儿童玩的益智玩具,以立方体,球形和圆柱体为基础形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组可以灵活组合的“积木”。
这群年轻的女子是120年以前的悉尼幼儿园的预备老师,她们在认真学习恩物的各种玩法,准备到福禄贝尔的幼儿园去工作。当时的恩物的使用是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从恩物的流行和广泛运用上看,福禄贝尔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玩具商”!
福禄贝尔是和Kindergarten连在一起的名字,尽管中国人可能现在更知道蒙台梭利。福禄贝尔是德国人,出生于1782年。他的父亲是一个牧师,母亲在他9个月去世,后来的继母对他非常冷酷,他的童年比较孤独悲催,是和“灰姑娘”有得一比的“灰少年”。“灰姑娘”遇到王子能够改写人生,“灰少年”要改变人生就需要靠自己了,靠着父亲和后面收养他的舅舅传给他的基督教信仰和德国人的克己自律的精神,他的人生低开高走,渐入佳境。
他当过森林看守学徒,进入过德国的耶拿大学,从事了土地测量,农场会计等工作,在他55岁时,即1837年,他在德国的勃兰根堡Blankenburg创办了一所“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儿童游戏活动机构Kindergarten,招收3~7岁幼儿,并运用自己在数学和建筑学方面的专长,为儿童设计了6套玩具,称为恩物Gift,从此福禄贝尔名声大吵,他的Kindergarten和Gift的理念齐飞,享誉西方世界。
福禄贝尔的人生是不是也是比较励志的那种?50岁知天命的年龄偏不认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地大干一场,最终名垂教育史。
福禄贝尔的主要教育思想是教育要顺应儿童的本性,如同园丁要顺应植物的本性,游戏和手工是幼儿阶段的主要活动,幼儿园要有花坛,果园,菜园等,还要有恩物这样的玩具让儿童操作。
此外,他受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在儿童社会化的教养中强调人神合一。
合一(United) 是一个贯穿福禄贝尔幼儿园各种活动的隐线。如集体活动,大家要围成圈,恩物也体现出个体和整体的概念。以下照片是典型的福禄贝尔幼儿园的集体活动照片。
合一
一个贯穿福禄贝尔幼儿园各种活动的隐线
和任何理论一样,福禄贝尔的Kindergarten在实践的时候遇见很多阻力,因为第一,他的理论有硬伤,没有当今的学前教育理论成熟,没有涉及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比如他的儿童社会化发展部分是薄弱的,儿童语言发展关注甚少等。
第二,实践者容易片面地关注技术性问题,如恩物的使用,而忽视他的教育思想的本质,比如顺应儿童天性。所以福禄贝尔幼儿园风行几十年以后,出现“理性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状况。
理想的幼儿园
现实的幼儿园
理性中的福禄贝尔幼儿园是田园牧歌式的的境界,孩子们在花园中奔跑,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现实中的福禄贝尔幼儿园中,孩子们坐在桌边玩恩物,老师在一旁严厉地指导,恩物的玩法步骤要按规矩来……
此外,福禄贝尔幼儿园虽然在全世界都开始建立,但当时的中产阶层家庭依然没有大规模让孩子上幼儿园,那时候家境好的还是多半请家庭教师。
上幼儿园的主力军是中下阶层的家庭,一百多年前的澳洲政府注意到很多家境贫寒的幼儿特别需要学前教育,因为好的老师和学前教育可以缩小这些儿童和其他儿童的先天不足,于是公立幼儿园大量招收贫困家庭的儿童。
澳大利亚第一家免费的公立幼儿园建立于1896年,建立的目的是拯救贫困儿童,让这些儿童免于不良环境的影响。
我们今天可能很难想象,在很多西方国家,福禄贝尔的幼儿园是以这种差强人意的面貌发展起来的,到了20世纪的20、30年代,福禄贝尔幼儿园无论是理念,实践,还是社会接受程度,都似乎走到了尽头。
以下是1937年,时隔福禄贝尔第一所幼儿园成立一百年以后一家悉尼报纸的社论对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尖锐批评:
“
The teacher was in control the whole time directing the child's thought…Free play at its best meant being allowed to use certain materials previously selected by the teacher… but there was no free play as we know it now [1937]… there was a very definite technique to be observed in the use of the gifts.
In conformity with Froebel's concept of unity, every gift had to be taken from its box intact, so that the child began work with an undivided cube. This [work] was done in six specified movements, the directions for which were given by the kindergartener. When he had finished playing, all the little blocks had first to be built up again into an undivided cube before being returned again, intact, an undivided cube, to its box.
All the gifts being so small, all work with them took place at the tables… building various things such as shops, houses etc.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teacher
Zoe Benjamin (1937)
”
这段评论的中文翻译是这样:
老师在整个时段掌控着幼儿的想法…… 自由玩意味着用特定的材料,事先是老师选择好的,可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自由玩…… 恩物的玩法要体现出特定的技术水准。
在完成福禄贝尔的“合一”的理念中,每件恩物要规规矩矩从盒子中拿出来,然后小朋友才可以做出完整的(大)立方体。这个工作由六个步骤完成,每个步骤由幼儿园老师发指令。当游戏结束时,所有的小积木要重新搭成立方体,毫无缺失地放回盒子中。
所有的恩物都是这样小,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桌子上进行…… 要搭出各种东西,比如商店,房子等,都在老师的指导下。Zoe Benjamin (1937)
请注意这段尖锐批评的文字是发表于1937年,那时候教育史出现了两个能量极远远超过福禄贝尔的牛人:蒙台索利(Maria Montessori)和杜威(John Dewey)。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世界儿童教育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他们办的儿童教育机构开始撇开Kindergarten这个名称了,因为Kindergarten和福禄贝尔干系太大,两位牛人要另起炉灶了!
[未完待续]
文章转自:大洋幼教
公众号主笔人:
胡江波(Helen Hu),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学前教育系博士、现任麦考瑞大学研究员/助教/特邀讲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语言交流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此外,Helen博士是悉尼"卓越幼儿园" (Creative Learning Preschool)创始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2年,其中7年在中国,15年在澳大利亚,有中西兼通的国际视野。
培根幼教是一家专注于幼儿园教育的新媒体公司,致力于打造涵盖园长、幼师、幼儿、幼儿园家长的新媒体矩阵。旗下微信公众平台有:园长传媒、好幼师、培根幼师、幼儿故事盒子、幼教传媒等,覆盖全国约100万幼教人群,持续传播优质原创内容。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